黑柏沟龙氏祭祖仪规(讨论草案)

2019年6月9日初稿2022年10月23日九修

缘起与先贤循理设典初心礼义:

当广大乡村宗祠祭祖已演变为只剩下耄耋长者与少数中年族众的踽踽独行、一通乱拜的草草活动,而鲜见应有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位一体主体青少年,乃至沦落成求祖先保佑升官发财时,《礼记•祭法》云: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故祀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以儒家为主导的家族教化文化、国民教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也就“失其义,陈其数”,只剩下躯壳而失去了灵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礼失而求诸野”亦悬于一线。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颇有启示意义的却是:当下我们国家、政府举办的大型纪念性群体活动,如9月30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的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2021年7月1日上午8时以中共中央名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等,少先队员、中学生、大学生、各行各业代表、老中青少四代一个不少。旁观基督教,不仅有每周周间祷告、查经、读经、勉励等会、布道、培灵、灵修、圣经班等大型聚会,敬老礼拜、感恩聚会……还有青年会、妇女会、儿童事工、信徒会、门徒会、圣颂团(唱诗班、儿童唱诗班)、家庭支援、学校支援、临床心理支援等后备力量持续培养与涵养、心灵抚慰专设团队……。反观乡土中国祠堂族谱仪典等由是承传断续,也许我们可以说:当下广大乡村民众,也许终其一生,均年复一年地在家族祠堂中虔诚祭祖,然其可能只是入其门,而从未有机会在家族尊长的引领下,真正“升堂、入室”,迈进过先民建构的这一恢弘家族进德修业教化与持续涵养人的文化殿堂与精神殿堂。又则,独见闽南基督教堂、佛寺建筑在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国策支持下焕然一新与壮建,人潮汹涌、父兄弟子相继、公益养老机构相随;而唯独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先民家族教化、进德修业主“教堂”作用的文庙、祠堂,却日渐“远离”人间,“遁入空门”、建筑败落、门可罗雀……先民安身立命的家国天下、过去、现在、未来,成了无以寄托的游魂! 故需循“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循环,格物致良知、重新回溯源头、探寻祠堂、族谱、家族仪典等之“木本水源”,即其源起与本末、始终、先后,寻觅往圣先贤循道、立礼、设典之礼义、初心,亦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能辨是非,能知对错,能识善恶,知其所止,)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体悟先民蕴育于其中的“礼”、“理”,“得”、“德”、“道”。

先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基础与起点随家而后,最重要的就是宗祠、仪典、家谱:“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礼记大学》)。”“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礼记祭义》)。”“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礼记乐记》)。”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伦也”(《礼记祭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礼记乐记》)”。“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礼记月令》)。”而“荐血毛”则主祭祀“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远古祖先,实谓上达“人祖”,更远可溯生一之道,亦可谓“赞天地之化育”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浣帛,醴醆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礼记礼运》)”而宗祠、仪典、家谱正是实践这些的主要舞台与总结,深刻地影响着先民的一生。它们凝聚与浓缩了中国人家国同构的国民教化育人、持续终身涵养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实践论体系概,蕴含中国人的家国天下情怀,回答了一个中国人: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三大人生哲学命题与向上、向善追求,用以明德养正、培根铸魂,用以和家亲民,用以安物,“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传续着中国的家族教育传统:榜样教育,循天子祀乎明堂,家族尊长、父母家祭于祠,引领示范祭祀礼仪,感恩尊长养育之思、敬崇往圣先贤立己立人、立言立功立德之宏业,更具体示范日常应如何孝敬父母、尊长,教习为人子女、为人弟兄妹姊、为人友、为人部属、为人父母、为人尊长、为人领袖,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礼记•大学》)” “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礼记•冠义》)”是为“事死如事生”重要礼义也,《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作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首,礼、乐肩负族众、国民日常“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之“进德修业”品格涵养之福报之业;更是家庭、家族、乡社、国家继往开来所系,肩负对弟子后昆教化培育、永续涵养之重要功能,凝聚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脉传承所系,是家族、国家、社会当下与未来所系,不可不重“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礼记曲礼上》)”“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礼记•祭义》)”“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礼记•效特牲》)”“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礼记•礼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致中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能辨是非,能知对错,知其所止,)则近道矣。《礼记大学》)“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礼记•中庸》)”“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礼记•檀弓上》)”“能尽之者自馀,相时量力而行之可也。”“凡祭,主於尽爱敬之诚而已。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筋力而行之,财力可及者自当如仪。(《朱子家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寝不逾庙(《礼记王制》)“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噍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礼记乐记》)”“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史记•乐书》)”“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僎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亨狗于东方,祖阳气之发于东方也。洗之在阼,其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也。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宾必南乡。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北方者冬,冬之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乡仁,右义偝藏也。介必东乡,介宾主也。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主人者造之,产万物者也。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三让,建国必立三卿。三宾者,政教之本,礼之大参也。(《礼记乡饮酒义》)”

《礼记•坊记》:“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子云:‘敬则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废礼,不以美没礼。’……《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以此示民,民犹争利而忘义。子云:‘七日戒,三日齐,承一人焉以为尸,过之者趋走,以教敬也。’醴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示民不淫也。尸饮三,众宾饮一,示民有上下也。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

《礼记•王制》“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不变,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右,如初礼。不变,移之郊,如初礼。不变,移之遂,如初礼。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学。不变,王亲视学。不变,王三日不举,屏之远方。西方曰棘,东方曰寄,终身不齿。”

《朱子小学内篇立教第一》可谓归集“入孝出悌”之“孝”之“孝慈”之为“慈”也,即先民为父母之道曰:子思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则天明,遵圣法,述此篇,俾为师者知所以教,而弟子知所以学。《列女传》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古已有胎教)。《礼记内则》曰: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袴。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七十致事。循此设十岁至冠笈礼前弟子后昆礼乐武班,祭礼与周末祠堂读谱、法、经(家国天下)等仪时,陈乐班于祠堂大门内门厅明间两侧(可3X2X2),结合寒暑假、周末节假日、并争取在地学校、教改协同配合共同育人(音乐、合唱、国歌合唱教育;体育舞龙舞狮教育、篮球教育):亦引导家族青少年探索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礼记·曲礼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真格物致知、实事求是也,家国大政方针如斯, 吾等亦当依我四修族谱之要义,循吾列祖列宗秉持“家礼乃儒生所以崇教也”之修身齐家之要旨,循“四书五经”,溯往圣先贤设礼创典乐初心,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整续本祭祖仪典,直面“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脚步要迈向何方”,即崇教何种基本人际相处原则与道德,追求何种人生目标与人生意义等人生、如何实践、实现,“不学圣人, 那学谁呢?”等家族弟子后昆进德修业教化与持续涵养根本问题,格物致良知,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传往圣先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经纶义理大道,继本次续修族谱“入孝出悌”篇章之接《列女传》周室三母之胎教、邹孟轲母择邻处等之始,《朱子小学》之启,循《礼记大学》《礼记内则》、《礼记文王世子》、《礼记学记》、《礼记中庸》之基,熏陶于《论语》《孟子》之父兄教弟子之习,合族老幼继续知行合一,铭祖德宗功,行立德树人之初始,协助我等内心“人”字之扶正,让我等之心灵昂扬立于天地间,并起而行之、践以行之,“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我族重新找寻回失落的印记与继往开来、家国天下的思想光芒与精神力量!并期望借此,在乡村尊长与乡贤俊杰的带领下,凝聚中青年中坚,引导乡村恢复构建基础礼仪次序,“明德亲民”,协助乡村恢复或重建断代的优秀乡村传统文化与传承,传文脉,续道统,服务胎婴幼少青年与美丽故乡这一家国天下未来。亦持续指引我等为人子女、为人兄弟姐妹、为人友、为一国民、为一部属、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尊长、为人领袖应有之义“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礼记•射义》)知易行难,始于足下,行则可达 。

即本案期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旗、革命烈士纪念等导入家族祠堂,基层党组织与行政组织以观礼嘉宾身份出席与参与相应活动,传道业于德业讲堂等,实现对家族祭祀活动的参与指导,亦实现家族教化活动的外向开放,以适应当下乡土社会从血缘村落迈向城镇化及诸姓社区的时代转变,而由“齐家”升维走进“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齐家治国”境界。并结合烈士慰问金送达,进献礼定统一标准的简约花束、果品,在县省层面探索通过革命烈士纪念与古代先贤纪念两条线,达致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国家层面依循《礼记•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承续历代帝王庙、文庙、武庙、太庙、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凝聚的往圣先贤、贤达俊杰纪念延续的中华文脉,实践《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所云:“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探索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100年奋斗探索实践经验,在文脉与道统上与中华优秀传统顺利实现承接,并通过政党使命化、纲领化中国传统“天下大同”道德理想,达致共产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与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升维,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同时,本案亦为格物致知之一成例,弟子后昆亦当参循“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实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灵活变通、知权达变、因时因势权变地运用、践行于其他“修齐治平”实践中。弟子后昆亦当因时而变、知权达变而持续更新本案,继往以开来!

……

古代祭祀仪典结束后的讲坛、戏剧节目,承担了重要的教化内容与责任,当下可结合戏剧内容提升创新转化予以传承延续,或以宗祠德业讲坛(亦可简称宗祠讲堂乡村文化讲堂)承续之;德业讲坛,乃取德业相劝之教化义,讲者以自己亲身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经验、体悟,循道悉心梳理、整备、讲述,传道授业解惑、经世致用济己济民也;听者闻以承道受业解惑、体道、悟道,鉴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经世致用济己济民也;此亦达讲者、听者两相教学相长德业相劝”“止于至善,止于致中和、双赢也。应成为固定常设议程,延请嘉宾、家族、乡社诸姓贤达俊杰等升座传道授业解惑,泽福弟子后昆,内容如事业成功经验、挫折教训、族谱、十三经经典、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等诵读、讲解学习、农作物生产技术、手工业职业技能传授、学习、培训、招聘用工信息发布……其中,族谱、十三经经典可循王阳明先贤《传习录》:教约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及中国共产党支部学习会等为之:

1、读《家谱》:由族中少年领读家谱选节;或按主祭祖先类别,冬至祭始祖则读木本水源,春必读祖德宗功篇,夏必读入孝出悌篇,秋必读乡约会社篇;冬必读木本水源

2、《礼记》等四书五经诵读讲解:延请家族、乡社诸姓贤达俊杰结合自己个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实践,经解,且春祭必诵讲《论语》,夏祭必诵讲《孟子》,秋祭必诵讲《孝经》、《礼记中庸》(与自然和谐相处收获季节、团圆季节、庆祝季节、感恩季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冬祭必诵讲《礼记大学》,规划来年、展望未来;

3、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最新方针政策宣讲;《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民法典》《政府工作报告》……

4、仪典礼成前及进行间隔,当为弟子后昆合唱展示(歌曲曲目会同在地学校协同或依政府部门主管推荐选定);仪典礼成后,当为弟子后昆舞象、舞狮、舞龙,习明德亲民、进德修业之成果展示汇演,亦为弟子后昆探索与培正天地人之一份子的自身禀赋特长提供一实践展示舞台。(象以小象为之,取动作慢憨,适宜幼童习体在亲民协同展示;舞狮(推荐广东醒狮)适合青少年习体团队舞伴间、鼓点间等的“在亲民”协同展示;舞龙适合青少年习体多人在亲民协同展示。此亦同礼乐射御书数”“琴棋书画之器以载道、道以器显也。亦可联合周边村落,结合先贤祭祀、乡土信仰活动,坝坝宴、乡宴,民宿、乡村环境整治与维护等形成定期之规模巡游村落定期民俗活动,助力与开展乡村文旅游。)

特录、注王阳明先贤《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如下: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以泄其跳号呼啸于泳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持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俗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注:此可接入孝出悌何以为?何以为父慈?何以为父母、尊长者?何以教弟子后昆?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看见每个孩子,即关心到每个孩子。可对照《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0-18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一书,不亦当下欧美流行之教育心理学之核心与纲要乎?格物致知,致精微、致广大,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教约

(注:凡考德,)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凊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名以实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PTL:“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情,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不失之拘局。久则体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PTL:非童子,如少年、青年、父母、尊长怎么持续涵养?,答曰:祠堂也)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绸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八岁使之入塾,蒙师教之;十五岁,经师教之;资力不能读书者,务农力穑,或为工商,使幼习长安,一为恒业;(《龙氏族谱》))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1]

(注:首句毋馁而慑前中分,前为,后为;传业、传道、进德修业也。传业:教童子行之也,知行合一之行也;传道:引导弟子知之也,知行合一之知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故不问不解答,十五六岁能识物辨方时,再传道于弟子知所先后也,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也。亦即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故冠于阼,以着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礼记冠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只能密告及冠者之秘诀。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此亦当下行国学诵读良法也,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尤佳也,亦可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尤其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升国旗,在亲民”“知行合一也,今缺也。故谓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习礼、授书等亦同;祭礼理同。每朔望可更期为每周六及节假日首日每赶墟日及节假日首日[1](明)王守仁:《王阳明集》,北京:中华书局,2016,第81~82

……(略)

 下分:约期、设职、履职、典开,成仪,德业讲堂弟子后昆进德修业展示,雁饮,弟子后昆循此习礼养正。

祭祀之前三周,检视宗祠,修葺整缮维护;祭祀之前一个周末,倡领族乡义工,整饬乡社道路、乡社、宗祠环境卫生;祭祀之前一日,倡领族乡义工,整饬祠堂、祭器等卫生整洁、食品安全,检视、排查、落实安全隐患防护、防火、疏散措施、交通安全与停车、义工人员、执事等

仪典日程确定方式与公告:应因时代变化与国家公休假日法定安排,春秋夏冬四祭祀日期循此微调:依原典、二十四节气之前、后的最近一个周六、周日,共计4天中,于仪典前第三个周末,众执事于宗祠掷筊请祖确定,以统天地人三才,合天时、地利、人和。当日随即公告发布。

……(略)

未完待续(具文见各编委处草案)

修改、完善意见、建议反馈请电子邮件洽:

    

 

  

 

Copyright © 5Long.com .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2860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114号